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如何學習(上)-學習前的準備

暑假是黃金時期,在高中時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在開學時就這麼進入狀況,一下子就跑在大家前面?後來重回母校後發現,這些人早就準備好了,他們每個暑假除了出國外還開外掛提早學習課程...繼續照這樣階級複製下去,我們這些平凡人如何翻身呢?其實也不用過度焦慮,暑假的運用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國二升國三的學生來說,如果你這個階段沒有把之前基礎重新穩固的話,一到國三就慢了很多步,何況此時你的腦袋大概已經準備好了,以前聽不懂的東西可能因為你自己努力去複習就會全盤了解,所以在此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國中階段學習的一些心得。


以下將分成三部份解釋:
1.學習前-自我診斷與準備
2.學習中-如何整理重點與知識整合
3.學習後-如何驗證所學,並修正概念


學習前-自我診斷與準備
關鍵在於找重點

在求學過程中,最需要訓練的能力就是"找出重點"這項能力,可是這麼重要的能力卻沒有一堂正式的課程去告訴你該如何進行,可以參考Yukie老師的這些文章(連結
),你的學習技巧就可以進步一些,有關於自己的讀書方式會於之後更詳細分享。


找出自己的讀書類型
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花了許多時間在反思與摸索什麼樣子的讀書方法比較適合自己,而不是只是一味的把所有東西囫圇吞棗硬塞到腦袋內。自我診斷後發現我對於文字記憶能力十分薄弱,可是對於圖像與動態運作的能力比較擅長,於是在國中階段就將自己的筆記變成適合自己的方式,用一張圖像把所有的內容塞進去,這樣剛好符合自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時時反思自己的讀書方法,找出自己學習類型,用長處彌補短處


靈光一閃的瞬間
學習類型主要分成幾大類:語言、圖像、聽覺、動覺等,關於這類型的研究雖然很多,但是對於學生而言,完全不用侷限在這些字面上的意思,只要當你在每次閱讀後觀察哪些方式最容易牢記,然後把那個方式擴散到其他學科即可,而自我進行反思的過程,本身也就是一種良好的學習。以下哪些方式有助於我記憶呢,畫圖?抄寫?大聲唸出來?一邊走動一邊背書?自創口訣?聽別人講解?編成故事? 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方式,都可以加以延伸


什麼樣的場合、時間有助於學習?
每個人的適合場景不一樣的,就像是布袋戲中每個出場角色有不同主題曲,你也有適合自己讀書的場域與時間,自己在就學階段開始就幾乎沒在家中讀書,因為我認為家裡不是一個適合我唸書的環境,即使是關在房間中也一樣,對我而言誘惑太多,認清這個事實之後,作業就盡量在學校完成(仔細去找你會發現有很多時間可以寫作業),該做的上課筆記也馬上在課堂上作完,絕不浪費時間,重點大考就在學校、圖書館強迫自己讀一段時間後再回家(也因此害我弟沒唸好,因為他哥哥回家從來沒唸書寫作業給他看,一回家就看電視玩遊戲)。無論是考高中、大學、教師甄試均同,而且通常都會找一些"不會影響自己閱讀心情"的伙伴共同閱讀,教甄時因為自己念,就強迫自己在母校和學弟留晚自習,每天沒有專心唸滿3個小時就不回家,這樣的環境適合容易受影響的我(對於學習而言,時間長短不是重點,穩定心情的閱讀時間才是可以真正學到東西的,如果狀況不好,情願出去走一走或趴一下在回來讀,這時如果有同儕共讀的壓力,看著那個最努力讀書的傢伙,你一定會撐下去的),但也有看過有些人可以在菜市場、麥當勞,或是完全關在家中唸書,只要找出適合自己的地點,訂下時間或段落目標,那就可以好好的進行學習


心態-快樂學習還是學習快樂
許多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是因為 『考高分可以得到禮物獎品』、『讀好書可以賺大錢』,家長也常用這種方式制約學生,導致學生在學習上逐漸的功利取向。可是近年來學歷普及化之後,這樣的方式反而成為濫觴,減少了學習的動力,又增加迷失方向的程度。
另一常見的態度是『我一定要考贏XXX』,建立目標是好,但如果"只有"這個目標,絕對會影響學習。今日勝了又如何?敗了又何如?贏了就驕傲,敗了就忌妒猜疑,然後耗費精神在這些瑣碎的情緒上面,我想多一點時間投資自己才是划算的選擇。
其實,學習是快樂的,去學習快樂,
發現知識的美好,只要將解題想像成破關,當你確確實實的靠自己突破人生的關卡,提升自我的等級,我想你就可以獲得不少的快樂,更甚於在網路或遊戲裡的成就,畢竟學會是真,遊戲是虛無的。空閒或迷惑時檢討自己的初衷,並修正成可以長遠經營的目標,而不只是短視近利的標的,設法學習快樂,樂於自我挑戰與成長。

重點在於學習如何去學習
其實很多時候學習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於課本上那些零碎的知識,而是要你時時檢討自己內心對學習這件事情的想法,這種想法在心理學上稱為後設認知,是屬於謀略與規劃層次;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如何學習,以及發現自己適合什麼樣方式來學習的一種認知,常常思考自己是站在哪種觀點思考,會加速你腦袋的運轉與統整,這樣就可以找到對自己最適合的方式,過程中也可以更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並且自我修正調整。
以上是學習的第一步,接下來要進行如何整理重點,無論是什麼樣的方式,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適用在所有人身上,一切都需要你親自去思考執行,這樣才會真正有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